心得作文网 >地图 >综合分类 >

河童之夏观后感

2025河童之夏观后感(优选4篇)

时间:2025-06-04 作者:心得作文网

河童之夏观后感 篇1

很遗憾我才看这部电影。电影演完了,我还沉浸于剧情不能自拨。感动、震憾还有觉得不可思议。这是一部没有女主角的电影,片中的只出现了过两个女人的镜头,没一句台词。这是一部描写为追求自由而拼命挣扎的故事。它在讲述人的自尊和自由高于一切。与这个话题相比那些动人的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就都是神马浮云了。它给绝境中的人一片曙光,告诉你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放弃希望。这样的话题无论是谁能不为之动容?对于有些电影,能给我们感官上的带来快感,让我们暂时降低智商,如孩童般地快乐;就象流行时装一季而过。有些电影,给我们人世间没有的奇景,满足我们白日间想入非非的幻想;而《肖申克的救赎》它是一部能真正感动我们心灵的电影。

最初听到《肖申克的救赎》这个片名,以为肖申克是个人名。实际肖申克不是这部片子中主人公的任何一个,它是一个地名,即 “鲨堡监狱”。这个监狱,是座人间炼狱,不仅是因为它那里狱卒残暴、狱霸横行,而且是因为它对人的精神的磨蚀。在那种漫漫无期的禁锢中消磨生命,直至只有全部放弃希望变成行尸走肉才能生存下来。但是在监中服无期徒刑的安迪不同意这样,他像是用一件无形的护身罩护住自己,心中永远有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什么感动了我们?是安迪历经20年的牢狱之灾、20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之夜从500码长的污粪管道中爬出,奔向自由?是安迪的朋友阿瑞在被关押40年后在假释审查官面前那番看似无谓,却令人动容的话?(“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我回过头去看看往昔,那个愚蠢的男孩儿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见了,只剩下这个厌物,垂垂老矣。”) ——是这些,却又不仅是这些。电影是在一点一滴的叙述中渐渐渗入我们的心灵的。那撞击我们心灵的东西在你不设防间直触你的内心深处。即使在唯一能证明安迪是无辜的证人被监狱长枪杀了以后,安迪仍不肯放弃希望。阿瑞看到他在神思恍惚间讲述自己心中最美好的记忆与梦想,以为他快要精神崩溃了,“人的忍耐总是有限的……”他这样解释安迪。其实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也会如此原谅安迪:曾有多少人被残酷的环境毁掉啊!安迪没有被命运毁掉,他获得了一个完满的结局。他重获自由,惩罚了监狱长等恶人,还与老友阿瑞在海边重逢。知道这情景是梦,好莱坞制造的梦,但我们仍然感激这梦,因为它实在是太美好了。

Hope is a good thing,maybe the good thing。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希望是件好事,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

河童之夏观后感 篇2

晚上,一个人跑到影院刷了《湄公河行动》,第二遍。巨幕厅,几百个座位,爆满。一直看到最后,影院的灯亮了,身边的人走了,我站在那里看着字幕上出现13位遇害同胞的名字,看着字幕旁滚动着的照片:对亲人同胞的悼念,对残忍毒贩的抓捕,对惨案凶手的审判……这些真实的画面记刻着五年以来的悲痛和力量、决心和坚持。“绝不放过你”,是国家对国土和国民安全的有力维护,“以武制武”的魄力和能力;“绝不放过你”,是警察对职责和真相的坚定信仰,不惜牺牲的追查和抓捕。从“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到“犯我国民者,虽远必诛”,感受到的是日益强大的祖国和身为国民的安全感。

电影里的警察硬汉、激烈枪战,不必说,亲临观赏最好,不会说,反正军迷都点赞,只根据两次观影体验多说一句,有巨幕就别看普通的了。作为一个事事要想孩子的母亲、一个天天和学生打交道的老师,不可避免,为电影中同龄孩子的不同生活唏嘘不已。一边是被毒枭、毒品控制的“娃娃兵”,一脸病态的可怜,对待生命的冷漠,举枪射击的淡定,充当炸弹的无畏,每一个镜头都直逼人心,除了身形,看不到半点儿“儿童”的影子,生命轻贱,摇摇欲坠;另一边是幸福、平安中生活的小女孩,时而扮成可爱猫咪讨人喜爱,时而化作复活节“小鬼”吓唬老爸,天真调皮中透露着岁月静好,虽然身为缉毒警的爸爸不在身边(离婚了,对孩子是不是也是一种保护?)。是百般呵护,还是极尽摧残,是种下善的种子,还是埋下恶的祸根,不同的选择长成了不同的“儿童”,小女孩或者“娃娃兵”,只是这选择往往身不由己。看到了毒品泛滥成灾的危害、恐怖主义的灭绝人性,也明白了所谓的茁壮成长,在于父母的守护、养育,也离不开国家的安宁、强大。

和去年看过的一部《解救吾先生》有些类似的是,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因而结局几乎没有更大悬念,这部片子涉及更广,故事讲得好,还巧妙地避过了不可言说的种种,令人佩服,从另一个角度说,也就不怕剧透,不怕刷两遍。对我来说第二次除了同样被感动、震撼之外,更发现或是看懂了不少细节,比如方新武追捕、击毙毒贩刑登时用的枪弹,比如从未出场、只出现在别人口中的影射现实的“Boss”,再比如为什么反复强调对那些凶手一定要“活捉”……网友们扒出了更多的细节,并据此认定了这部影片的诚意与良心。

河童之夏观后感 篇3

电影的后面方新武为了帮助高刚送糯卡到直升机,不惜与罪犯的船相撞,一声激烈的爆炸,蘑菇云中是一位英雄的灵魂救赎。这一幕深深戳到了我的心底。

方新武当缉毒情报员的缘由是女友吸毒自杀,落下不可磨灭的阴影。他多年卧薪尝胆,为缉毒而甘愿过着艰苦又危险的生活,但他谨慎细心,对贩毒者充分了解后行动。当面对当年害死自己女友的贩毒者,他在纠结中止不住冲动的魔鬼,还是开了那一枪,最终在众多贩毒者的围击下,选择舍生取义。

这部电影一大特色是英雄不是十全十美的人物,更加接地气。倔脾气的高刚为了带走线人,不听劝,超过15分钟,害线人被杀,但另一方面,他面对女儿时很温柔,面对与贩毒者枪战时英勇机智。恰恰是从不同方面来表现人物,让人物有血有肉。而这样的电影人物表现方式正是我们主旋律电影所缺乏的,大多数主旋律电影都过分地表现伟人们的高大形象,完美无缺,过分歌颂,使得人物形象飘飘然,不真实。如今,商业电影飞速发展的时代,更应该结合潮流需求,去改变传统的电影人物塑造方法,让人物的精神品质更好地传达给观众。

我很喜欢电影里面警队在工作与生活中截然不同的表现,面对贩毒者时,危险随时袭来,队友间必须完全信任,相互配合,每一位都需要谨慎勇敢,机智敏捷,因为这是拼命的工作。他们逃得过追捕,打得过罪犯,明显的英勇缉毒警察形象。但是,紧张的工作后,他们一起吃喝,相互取外号,互相取乐,气氛和谐,展现生活中另一种真实的警察形象。通过这样的警察形象,恰好以小见大,我们生活的社会,许多工作严肃的公务员、警察等,其实他们也是一群可爱的人,工作时,认真负责,所以严肃,生活中,他们也会像我们普通老百姓一样喜欢热闹,和谐。这样的对比更好地传达了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工作和生活中都要更多关心人民的利益,与民沟通,想民所想,为民所谋,这样的公务人员一定会受到大家的喜爱,也会促进官民关系的良好发展。

英雄不是多么伟大的人,而是那些真的在国家所需,人民所需时勇敢站出来的人。他们或许平时的工作在我们眼里很平凡,很不被理解,就像高刚与妻子离婚了,方新武的女友吸毒等,但是他们在权衡个人与国家利益时,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国家。每年都有许许多多像方新武的公务人员,在国家所需时挺身而出,用生命维护了国家利益,为此向这些英雄致敬。而像高刚的公务人员,尽心尽责工作,即便牺牲个人利益,也要拼尽所能去为国家和人民办事,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正是我们官民僵局的解药,为此向这些人民的公仆表示衷心的感谢。

社会很大,国家也很广,而我们一个小小的中国人可能改变不了什么,但每一位中国人都是不可替代的中国梦建造者之一。我们的国家是我们强大的后盾,十三船员的枪杀,我们一定会追究,因为他们是中国人。我们可以依仗祖国的强大,同时我们也是共同创造这强大中国的一员,所以众多的我们需要用信心与奉献社会的热情去共同建造我们的中国梦,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河童之夏观后感 篇4

对于禁毒,这已经不单单是中国的使命了,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一项任务。

昨天看了电一影《湄公河行动》,讲述了“华平号上的6名中国船员和玉兴8号上的7名中国船员,13人全部遇难。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四国警方很快查明,湄公河“金三角”地区特大武装贩一毒集一团一首犯糯康及其骨干成员与泰国个别不法军人勾结策划、分工实施了“10·5”案件。此后,中老缅泰四国执法部门经历重重困难,终于抓获作案的嫌疑人。看了这部电一影,我真的深有感触。

为什么?因为这部电一影是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内容也是使人反思。

首先,那些因为吸毒而导致人一性一泯灭的毒枭在运输毒一品的时候杀了一十三个无辜的中国人,接着又残忍的迫害较弱小的同行,甚至暗地里计划谋反。而缉毒的警察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才灭掉了一个吸毒的一团一伙。

哪怕是因为缉毒而死的人就有那么多,更别说是因为吸毒、贩一毒而死的那些人了。恐怕单单是中国便有一两百万甚至更多的人吧。

一直想不通,毒一品有什么好的,令那么多人不惜头破血流的去争、去抢,还 有那些因为吸毒导致身无分文,家破人亡的人们,为他们感到惋惜。

他们为什么就不想想他们的家人,朋友们呢?难道那些吸毒的人就不知道有那么多人在为他们感到担忧、失望,或者痛苦吗?他们的心灵是被什么蒙蔽了!

杀人,抢劫,贩一毒一品,就连小到四岁,大到六、七十岁的人都不放过,一逼一他们吸毒,做人肉盾牌,人肉炸弹,干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被捕后才给予死刑,真是太便宜他们了!

我也明白光凭我这不到一千字的短文改变不了什么,但是我也愿意贡献出我这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信仰与力量。禁毒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全中国以至全世界的人都应该做的事情!

最后告诫大家:珍一爱一生命,远离毒一品。

本文来源:http://www.xindedz.com/zonghe/4700.html